口述歷史專輯

< 返回
一出世便屬於個海
郭美

七十多歲的漁民郭美出生於赤柱的留產所,三代從事捕魚工作,依海吃海,以艇為家。郭美還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,便隨家人出海打魚,所以他經常說自己是「屬於個海」的。80年代,郭美上岸搬進利東邨,他說「好好住」,背山面海,對著鴨脷洲海濱一帶,而他所擁有的漁船就泊在該處。

 

那時父母年紀漸大,兄弟分家,上岸後原本要轉行,但他說讀書唔多,和大多數漁民子弟一樣,轉行也沒有太多選擇,所以和其中一位兄長和朋友合力裝了條船,繼續出海打魚。他說始終喜歡和有關的工作。

 

上一代人有說「打漁人兒世世窮」,打魚刻苦歲月非外人能知。郭美憶述說,在當年三萬元一層樓的年代,全家上下出海打魚一整天,日曬雨淋全條船的人只能賺到微薄的一百元,已婚的可分到四元,未婚的則只分到二元,僅夠日常餬口,極少外出上酒樓飲茶。

 

郭美從事罟仔圍網的捕撈,都是在近岸作業的,例如南丫島的石排灣、蒲台島、西貢等海面,因應季度分淡季,旺季,當造魚種亦各異。農歷新年旺季開始,正月以白飯魚、公魚仔最多; 二、三月是魷魚、鰦魚仔當造,間中也捉黃花魚的。未有測魚機等科技之前,漁民就憑經驗眼光,獲取豐富魚獲。中秋過後進入淡季,漁民會兼職維修防鯊網等工作,增加收入。

 

漁民的消閒離不開龍舟,郭美也是一名龍舟健將,起初是柴娃娃跟著上船玩搶標,他說最喜歡的是到田灣牛奶公司冰廠那裡搶標,除了利事錢,牛奶公司還會派雪糕的。他說當時一杯雪糕要賣兩毫子。龍舟搶標之後發展到龍舟競技,郭美和隊友四處去划,油麻地、筲箕灣、柴灣、屯門等,不同的漁灣也到過。至其後香港仔也有規範化的比賽,便加入了漁民組成的龍舟隊,並當上了教練,龍舟界的人都稱他為美叔,深受敬重。美叔性格開朗,喜歡四處結交朋友,划完龍舟一夥兒食飯飲啤酒是他最喜歡的時刻。龍舟會每逢端午節期間都籌辦會慶,他說有時一晚會跑幾場宴會的,大家志同道合,一起吹啤,人生幾何。

 

漁民龍舟有所謂的私家龍比賽,意思是龍舟隊要帶備龍舟出席比賽,而龍舟的運送和停泊要傍著一艘漁船的,稱之為龍躉。美叔指著身後自己的漁船,說經常借出去予龍舟隊比賽用,一艘船滿載七、八十人,除龍舟隊員,還有家屬朋友,大大小小,一齊在船上觀賽,喝采,好不熱鬧。

 

美叔的漁船泊在鴨脷洲海濱對出,近鴨脷洲天橋底龍竇,這處是美叔經常蹓蹥的地方,工作、操龍、散步,都在這裡,經常會碰到朋友。美叔指,往日漁業全盛興旺時期,沿岸旁邊的船廠,會掛滿漁民早上捕魚歸來的魚網,另一邊曬蝦醬的地棚亦風味十足,現時的南灣一帶以往開設了不少養雞場、養豬場,人來人往。現在,豪宅進駐,分享了漁港美景。

 

時移世易,社會變遷。避風塘多了遊艇、少了漁船。美叔都看得好淡,說區內區外人,水上岸上人理應無分彼此,同享漁港之美、漁港之樂。這日風和日麗,避風塘特別平靜,美叔在這裡,悠閒地分享了超過半世紀的漁民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