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述歷史專輯

< 返回
避風塘水上的士 街坊的集體回憶
大家姐

提起水上的士,大家可能會聯想起意大利威尼斯或者是美國紐約,然而,原來這種交於上世紀6070年代的香港仔已隨處可見。

 

「大家姐」生於水上家,年屆75歲依然中氣十,說話聲如洪鐘。她說「大家姐」是街坊對她的稱號,因為有戴眼鏡,有時會被稱為四眼姐。她年輕時隨家人出海捕魚,「我會到大埔、長洲和西貢一帶的水域捕魚,沒出海的日子就在避風塘揸艇仔,有時載人,有時載貨。」

 

大家姐自小便學會揸艇。她表示,部家艇有很多小朋友居住,差不多十幾二十人一大戶。她會按乘客的要求到處去,主要在南區遊走,例如鴨脷洲、珍寶海鮮舫、深灣等,沒有特航線,就好像的士一般。她指,以前生意好,油渣亦便宜,走一轉艇只收取一元或五毛錢,價錢相宜。大家姐利艇仔接送乘客上街買飲茶、上學,在鴨脷洲與香仔兩岸穿,為艇戶街坊出行提供方便。她還笑說以前考牌是很容易過關的。

 

她回憶當年避風塘的情景,除了水上的士,避風塘還有做著不同生意類別的小艇,猶如水上士多鋪,分別有專賣雞仔蛋、冰條、水果菜蔬,甚至叉燒粉、雲吞麵、粥、咖啡奶茶等均一應俱全。大家姐笑稱:「喜歡做那門生意都可以,有求就有供。」水上士多的業時無分晝夜,深受大眾歡迎,尤其是小孩。大家姐說,中秋時節一大班小朋友提著燈籠到處去,吃這吃那,大家都歡天喜地,非常熱鬧,洋著濃濃的傳

 

從事小艇及捕魚這些戶外工作,大部分人都會求其選擇那舒適的休閒服,方便工作和走動。惟大家姐對衣著有一定講究,立領短襟衣是她的心頭好。愛美的她揚言,家中有七、八十套短襟衣服,對襟、斜襟、琵琶襟等,說得出的款式都有,「只黑色長褲而言,我也擁有七、八十條,貪其容易襯衫。」大家姐也喜歡翡翠和金器,手腕繫著的翡翠手鐲是家姑的遺物,大家姐對它情有獨鍾,愛不釋手。

 

大家姐經營載人小艇逾五十年,多年來服大眾,見了昔日避風塘的繁昌盛。她形,當年有很多漁船進出避風塘,估有超過一百隻,好不熱。「每當過時過節或有颱風的日子,整個避風塘都泊滿漁船,蝦艇、拖船、網艇等都返回避風塘。」時代在,填海工令海岸越來越窄,避風塘附的住大廈亦越建越高。眼見今日的避風塘經巨大轉,大家姐不無唏噓。儘管歲變遷,大家姐始終未言休,她認為身體能負擔得到便繼續工作,為的不只是生計,相信是對避風塘這個地有一份不解的情意結。